實驗選取 SANYO、TOMY、制微、上海申安、 山東新華等常見制造商生產的常見型號滅菌器 40余臺進行分析研究。標準器采用 DATATRACE的MP 系列無線溫度驗證儀實時記錄溫度曲線。驗證儀修正后誤差不大于 0. 1 ℃,整體測量不確定度不大于 0. 2 ℃。
布點和數據采集方法參照 JJF 1308—2011 《醫用熱力滅菌器設備溫度計校準規范》和 JJF 92—2010 《高溫消毒滅菌參數校準規范》進行。
為了消除負載影響,實驗在空載條件下進行。實驗重點分析溫度偏差和溫度平臺時間 2 個指標。
典型的高溫蒸汽滅菌器的滅菌過程的溫度曲線,一般分為升溫、平衡、保持、降溫4個階段,其中平衡時間和保持時間的總和成為平臺時間。
根據溫度記錄儀記錄得到的溫度曲線,滅菌器的溫度平衡狀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:
( 1)滅菌器能夠達到規定的滅 菌 溫 度,且 偏 離 不 大,滅 菌 平 臺 時 間 與設定時間一致,時間偏差一般不大于 5% 。這種情況是最理想滅菌過程,既 能 保 證 滅 菌 效 果,又不會造成培養基或其他滅菌基體物質過度破壞。在調查中,此類滅菌器大約占比50% 。
( 2) 滅菌器內實際溫度可以達到設定滅菌器溫度,且滅菌平臺可以達到設定時間,可以達到預期滅菌效果,由于溫度偏差較大,滅菌器內溫度過高,對培養基等基體物質破壞較大。而且,由于滅菌器達到設定溫度時,計時器才開始計時,這就導致滅菌器平臺時間比設定時間長,調查發現此類滅菌器的平臺時間一般超過設定時間 10% 以上甚至可以達到 20% 。
為了方便分析和統計,所有滅菌器均設置為121 ℃,滅菌 20 min,以中心溫度作為滅菌器內實際溫度。
大約 60% 的滅菌器實際平均溫度偏差在 ± 1 ℃范圍內,約 30% 的滅菌器溫度偏差大于 ± 1 ℃,小于 ± 3 ℃,其余 10% 的滅菌器溫度偏差超過 ± 3 ℃。
這就倒是對基體的破壞進一步增加。此類滅菌器大約占為 25% ,這類滅菌器在使用時應該建議用戶適當 調 低 設 定 溫 度 以 達 到 保護基體物質的目的。
( 3) 滅菌器內實際溫度達不到設定滅菌器溫度,但是溫度保持時間與設定時間基本一致,滅菌效果較差,達不到預期效果,但是按照修正值調整設定溫度后,溫度平臺時間可以達到設定滅菌時間,這類滅菌器比例約為 25% 。
( 4) 部分企業使用手動控溫的手提式壓力蒸汽滅菌器,這種滅菌器通過人工切斷或接通電源的方式來控制溫度升降,在使用中,由于操作人員的操作習慣、熱慣性及傳感器遲滯等多種原因的影響,溫度波動過大,滅菌效果非常不穩定, 對基體破壞也比較嚴重。建議謹慎使用此種滅菌器。
通過對測溫儀的準確測量和合理評定,為溫度計量檢測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,確保發電企業現場用儀器儀表溫度量值的準確與統一。
相關技術機構對高溫蒸汽校準或檢測時,不僅關注對滅菌器的溫度分布及溫度偏差,應同時關注滅菌平臺時間這一重要參數。校準或檢測結束后,根據溫度偏差,溫度分布及平臺時間等測量結果,針對不同類型的高溫蒸汽滅菌器,給出合理化使用建議,通過調整設定溫度、時間等參數達到更好的滅菌器質量,減少安全隱患,確保消毒滅菌技術的正確使用避免實驗室生物安全隱患。